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和最早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已形成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智能技术生态,正在迈入国际上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建立长期考核制度,每3年开展一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考核由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价两个部分组成。定量评估主要关注团队状态、产出和效益情况,重点反映团队特色和投入产出效率。定性评估重点对团队的定位、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重要产出的情况、质量和影响,发展态势、国内外同领域的地位、水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该所考核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科研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团队绩效考核,进一步准确把握科研团队方向、定位、发展状态,对团队主要产出与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诊断,帮助团队改善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重大突破和持续快速发展,对研究所科研工作的聚焦、提升和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考核制度的实施,构建了上下一体的战略执行机制,进一步引导科研团队与科技人员明确努力方向,关注科技创新的科学价值、经济社会影响,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和实际贡献,实现科研活动模式由量到质的转变,最终实现研究所的战略使命。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的技术团队将“远距离步态识别技术”实施了产业化。创始团队已完成首轮融资,吸引投资共计6000万人民币,于2016年成立银河水滴科技公司。步态识别以人为主体的身份识别,是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刚需之一,尤其是对敏感人物的身份确认,是社会安全管控的前提。目前由银河水滴科技公司引领的步态识别技术,正逐步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到智能安防,进行行业渗透。2017年底前进行新一轮融资,新增投资约为1.5亿-2亿元,用于组建强大的后续研发团队,超前研发下一代核心技术,开辟智能时代远距离身份识别的新途径。

     2016 2018年,研究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总金额合计达5.2亿元,技术转让(包括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开发、咨询、服务合同总金额8.9亿元。